论坛   邳州杂谈   美哉,邳州瑰宝
返回邳州杂谈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88|回复: 0

美哉,邳州瑰宝

[复制链接]
楼主

152

主题

290

帖子

8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88
发表于 2022-5-19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
让我们盘一盘
那些搁在邳州人
心尖尖上的
大邳瑰宝
纳玛象
门齿化石
听,
20万年前的远古回声


图|纳玛象门齿化石
兴修水利的一锨翻土
它带着沧海桑田的印记破土而出
为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
唱响了一部
地球生命生生不息、多姿多彩的
壮丽史诗
我们敬畏生命的博大、丰富
更敬畏生命的坚强、不朽
屏气凝神,且听象吟
如惊雷,似长风,穿云霄
你好,来自远古的动物朋友
彩陶钵
泥火幻彩中隐藏的
文明密码


图|彩陶钵
承袭仰韶,源自北辛
它以陶土为材,土窑做坑
施以复彩,饰以图案
将人类对火的掌握物态化、具象化
于点、线、面的方寸之间
解读天体、描绘自然、探索自我
把华夏美学发挥到极致
创造出令人惊艳的旷世艺术
它的诞生
不仅揭示了中华美学的起源
更宣告了一个伟大文明的来临
蛋壳陶杯
曲之大韶
陶之绝唱


图|蛋壳陶杯
黑如漆,明如镜,击如磬
0.2毫米精致的背后
是4000年前东夷匠人的鬼斧神工
快轮典范,薄胎成型
身姿曼妙,轻如羽翼
当最质朴的材质
邂逅最极致的工艺
成就的是
“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
千古绝唱
铜汤鼎
国之重器
礼和万方


图|铜汤鼎
铜、铅、锡
在高温下
熔化、融合、淬炼、浇铸
于“少年”邳州时成型、璀璨
历久而弥新
它集九虎于一身
是旌功记绩的传国重器
承载“王权神授”的使命
昭示东方大国的荣光
铜敦
见器如晤
累世情深


图|铜敦
它生于乱世
初为盛黍、稷、稻、粱之用
亦作礼器盛粮敬天
它外观朴实、素面无纹
于一众精美华丽的同伴中平平无奇
揭盖以观,寥寥九字
一位兄长
对出嫁妹妹的拳拳爱护之心
跃然而出
春去秋来,似水流年
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兽形鼎
感觉自己萌萌哒


图|兽形鼎
它似鹿肖鼠,憨态可掬
散发着浑然天成的灵性
雅致写实的意趣
从象征崇拜,到艺术创想
人类的青铜铸造史
历经夏商周的绵延演变
越发显露蔼然可亲的痕迹
撕去厚重恢弘、庄严肃穆的标签
青铜器也可以萌萌哒
狩猎图
一张2000年前的
特殊照片


图|狩猎图
它是两千多年前的
一张特殊的珍贵“照片”
以石为纸,以刀代镜
捕捉下东汉时期
邳州一场狩猎活动的精彩瞬间
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
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
荟泱泱汉风于一石
定格两汉四百年的顷刻之美
难怪鲁迅先生曾慨叹:
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永寿元年
墓志铭
哀悼一位1867年前
性情俭醇的人


图|永寿元年墓志铭
从帝制时代至今
它们被铭刻于石头上
安放在墓葬中
或是记录生平
或是灵魂自省
或表达追思
个性各异,千姿百态
“君者讳纡字季……”
这块来自东汉的墓志铭
仅有二百四十一字
隶书书写
圆润流畅,隽秀遒劲
高度浓缩了一位
彭城国徐州从事七十一载的
漫长生命
一生喧嚣热闹
终要回归尘土
已然斑驳漫漶的文字
既是逝者人生的休止符
亦是生者生命的延长音
鹦鹉螺杯
传说中的神奇酒具


图|鹦鹉螺杯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千百年来
它一直存在于先人的诗文中
一处西晋贵族墓葬的发现
将诗文照进现实
它们本为一对
均产自遥远的印度洋
优雅的盘旋螺壳
丹朱色的虎皮斑纹
完美的黄金分割比例
不需多加雕饰
便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它们从南海进入中土
一路北上
在能工巧匠的手中被制成酒杯
赋予了饮之不尽的妙趣
最终成为
西晋下邳国某位权贵的爱物
飨宴终有曲终人散时
当主人奢华的一生走到尽头
陪伴也许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玻璃碗
客从丝路来


图|玻璃碗
它是彼时上层社会
炫耀和斗富的工具
初出土时,曾被误以为是玉质
待洗尽尘土
它晶莹透明
又带着神秘淡蓝绿色的外形
更像是一件从现代穿越过去的物件
“览方贡之彼珍,玮兹碗之独奇,
济流沙之绝险,葱岭之峻危,
其由来也阻远……”
这件来自西亚萨珊波斯的玻璃碗
历经艰险、千里迢迢来到中国
以其“漂泊”的身世
见证了1700多年前
丝绸之路的繁荣发达
来源 | 邳州博物馆 撰稿丨项渝娜
编辑 | 朱昱 责任编辑 | 黄扬 朱昱
编审 | 张瑞  监制丨彭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邳州杂谈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