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邳州杂谈   清明是一缕乡愁
返回邳州杂谈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50|回复: 0

清明是一缕乡愁

[复制链接]
楼主

89

主题

96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发表于 2022-4-2 0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积雪草
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一个清朗的陌上少年,在春风中潋滟,在春雨中缠绵,是祭祀祖先的大日子,是凝聚民族精神,是寻觅历史源头的脉络和路径。清明时节,踏青、扫墓,觅得一缕浓浓的乡愁。
在高速公路的车海中颠簸,在回乡的人潮中穿行,离故乡越近,心情越复杂。每年清明这一天,不管路有多远、事有多忙,无论人在哪里、身处何地,很多人都会风尘仆仆地回乡祭祖,给已故的亲人上坟扫墓。
一脚踏在故乡的土地上,淡淡的泥土清香扑面而来,那种感觉踏实而厚重。清明前后,地气上浮,空气中弥散着暖暖的春意,花朵含苞,草木回春,冰雪消融,溪水潺潺而流,小鸟站在枝头欢唱,就连群山的轮廓都变得柔软可爱了。农人在山野坡地忙着种瓜点豆,节气不等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道理农人最懂。
梨花风起,春意盎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似乎总是跟雨有关。潇潇细雨,轻愁如烟,仿佛是离人的泪滴。跟故去的人叙谈,是肃穆的交流。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中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是家族血缘的脉络和延续,是对先人的缅怀和追思,生生不息地传递着一种精神。
扫墓祭祖也是古人过清明最重要的内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里生动细致地描述了扫墓祭祖的场景。寒食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仪式,清明节前一两天要禁烟火,食冷食,这个习俗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然,除了寒食扫墓祭祖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拔河、放风筝、插柳、植树等,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活动,编织了密密麻麻的乡愁,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记,无论长到多老都存续在记忆里。
清明是一个明媚和忧伤参半的节日,明媚的春光中笼罩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这忧伤,来自对逝者对先人的怀念和感恩。在一脉相承的延续里,思乡怀亲,祭祖扫墓,不仅仅是尽孝,也是寻根,知道来处,明白去往,坦坦荡荡地走在人生路上,肩负着一代又一代传承的责任。
在传统文化的脉络里,清明是一张画着乡愁的地图,这张地图会指引着我们回到故乡或精神家园,找寻自己的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邳州杂谈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