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销社回来后的商机 供销社回来了有哪些商机?这让开小超市的人感觉压力山大,实际供销社不会对小超市形成什么冲击,供销社只是把农产品加入物联网和让家电下乡,为什么这么说呢?说供销社回来了这个词不太准确,首先供销社一直是存在的只是他的作用一直在调整当中。早年的供销社是在没有私营个体的环境下由集体经营,主要的作用:一是供,为乡村百姓供应生活和生产的物资。二是销,让百姓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蓄产盈余有一个销售变成钱的机构。 六七十年代,农民一年只有一次按公分的分红,每年能分到几十到几百块钱,这可是一年的收入,当然,口粮和蔬菜是按人口和工分分配的,大家平日里的吃喝基本就不用花钱,只是衣服只能一年有一次机会穿新的等着年终分红,以后有了钱在供销社去买几块布给孩子们找裁缝做一件新衣服,往往是做了上衣就没有钱做裤子了。大多数的农户收入只有家里养鸡、养羊、养猪,然后把这个鸡蛋、羊毛和生猪交到供销社去换钱。那时的小孩上午上学,下午就去放羊和割猪草用来贴补家里,所以那个时候的供销社有采购站、收购站,收购站粮库是用来收购农户的农副产品的,还有合作社就是类似于现代的小超市和农资产品供应站,是为农户提供日常生活和生产用具的,那个时候农村的供销社几乎是农民唯一与外界联系的机构。 随着八十年代自由市场的开放,供销社的零售系统与民办小超市相比逐步没有了优势,采购站也逐步被自由市场给代替了,只有农资供应一直存在,但是大部分市场也让给了经营更加灵活的个体户。 如今,有很多地区开始重新组建供销社,这跟鼓励个体户发展并不矛盾。现在的供销社的作用一是,利用乡村网络收购农产品的存量信息,然后利用新供销社系统的物流系统收购农民的农副产品平衡有些地区蔬菜烂在地里,而有些地区超市蔬菜却很贵的这个现象。二是让电商供货系统下沉到每一个自然村。现在住在农村里的人也可以在网上购物但快递却送不到,因为成本太高,以后的供销社就是利用去收购农副产品的车辆顺便把快递的商品送到自然村,从而增加快递效率但并不增加费用,也就是说以后的供销社不会是以前供销社的翻版,而是互联网与物联网系统的下沉,别小看这个举措他足可以化解目前的经济不振。以前搞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其实那个时候都是在利用下沉的市场在解决生产过剩。 现在恢复供销社系统其实就是物联网系统的下沉,它可以彻底打通农副产品到城市超市和快递到自然村“最后一公里”的障碍。那么恢复供销社系统的资金从哪里来呢?物流和互联网系统一定是国家引进资本来建设,但下边的网点一定是依托于自然村、农民自营的小超市网点为基础,不然这笔投资太大了,所以整合现有资源一定是首选,至此,是不是看到了商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