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沧桑巨变,10年砥砺奋进。 10年前,村民们靠着卖银杏树、叶、果来维持生计; 10年前,银杏加工只是去壳、冷冻、分袋包装,产品单一。 10年间,随着江苏邳州持续推动银杏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让银杏得以升级“蝶变”。 素有“邳州银杏甲天下”美誉的邳州以银杏为主角,以旅游为主线,把“树叶子”变成“金叶子”,不仅有“时光隧道”这个爆红景点,还为当地百姓闯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创收路子。 从“卖产品”到“卖风景”的生态富民路 在邳州铁富镇姚庄村,连片的银杏树郁郁葱葱。从翠绿到金黄,每年周而复始的变化,是这里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记忆。银杏的大量繁殖,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呵护了村民的健康,还成为了给村民带来可观经济收入的“摇钱树”,具有良好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随着银杏“时光隧道”旅游景点的打造,当地百姓的“生财之道”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年64岁的姚庄村村民冯遵忠家种了5亩多银杏树,他回忆:“10年前,我们村家家户户几乎靠着卖树、卖叶、卖果维持生计,一年也就赚2万多元。” 2016年,银杏“时光隧道”作为特色旅游景点启动改造,冯遵忠也在那一年在景区附近开了一家土特产店,自那以后,他不用奔波于各个集市吆喝卖货,收入也增加了不少。“红小豆、银杏等特产都能卖,销量很不错,一年能赚6万多元。” 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姚庄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前些年,来银杏“时光隧道”的游客量达到了300多万人次,日益成熟的经营模式不仅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福音,村集体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经济增收。 铁富镇姚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平介绍:“依托银杏时光隧道,带动了我们村包括周边600多户老百姓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我们将乘势而上,打造好时光隧道。目前,七彩亲子游乐园 ...
近年来,随着银杏“时光隧道”旅游景点的打造,当地百姓的“生财之道”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年64岁的姚庄村村民冯遵忠家种了5亩多银杏树,他回忆:“10年前,我们村家家户户几乎靠着卖树、卖叶、卖果维持生计,一年也就赚2万多元。” 2016年,银杏“时光隧道”作为特色旅游景点启动改造,冯遵忠也在那一年在景区附近开了一家土特产店,自那以后,他不用奔波于各个集市吆喝卖货,收入也增加了不少。“红小豆、银杏等特产都能卖,销量很不错,一年能赚6万多元。” 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姚庄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